集团新闻
返回得知援沪的消息后,我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请战,主动要求上前线去支援上海抗疫。和战友们一样,我们好多都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报名参战的。出征前还一直沉浸在兴奋状态中的我,直到接过区委张建军书记手中那面鲜红的队旗,才感觉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!我暗暗下定决心:“身为队长,不光要照顾好自己,更要照顾好我们小队的每一个战友,务必确保大家平安凯旋!”临行前,曾参加过援鄂抗疫的薛李喜副院长向我们分享了2020年援鄂抗疫的点滴经验,叮嘱我们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,平安归来。带着运城市卫健委和区医疗集团为我们准备的防护物资、生活用品,带着家乡父老的牵挂,带着神圣的使命和重托,还有那面鲜红的队旗,我们出发了。
经过17个小时的漫长行程,终于在4月26日下午五时到达了目的地——上海市宝山区殷高西路汉庭酒店。
在大队长、运城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郑秀萍的统一安排指导下,我们对入住房间进行了清洁区、污染区、潜在污染区的三区划分,开窗通风半小时,并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消杀。
我们盐湖区援沪医疗队共有2名医生、9名护士。第一批的郭景鸽主任和韩静大夫与我们护理团队兵分两路作战。援沪护理队员平均年龄30岁,最大的是来自神经内科的李芙蓉,37岁;最小的25岁,是重症医学科的薛冠昭。我来自于院感科,是一名党员,副队长是神经内科的张亚妮。到达驻地后,我又根据工作需要,综合考量性别、工龄、资历等因素,将队伍分为两个小组,保证力量均衡,能够随时应战。
中心医院院感科赵仙山老师负责全队的感控工作,当晚刚一安顿好,她就见缝插针开始对我们几个小队长、副队长进行穿脱防护服和核酸采集的培训考核。我和亚妮承担整个小队的感控工作,我们再以同样的标准,依次对小队队员们进行逐个培训考核,不厌其烦、一遍又一遍抠细节,确保全部达标,一直忙碌到凌晨。
次日早上6时许,接到全员核酸检测的临时任务后,我们穿好防护服,坐着三轮车第一时间来到定点区域,严格按照标准采集核酸。得知我们是从山西过来支援的,社区负责人满怀感恩地说,“真诚感谢你们的到来!一定要注意身体,保证休息呀!”完成采集任务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,社区大妈在稍远处看到了,她兴奋地朝我摆摆手,用上海普通话说道,“刚才采核酸的就是侬啊!唔记得侬这双漂亮的大眼睛哎!”我笑着应道。一上午,我们小队在宝山区四个点共采集3190人次。
在这里,郑秀萍副院长就像是我们的大家长一样。她坚定的目光、从容不迫的神情和干脆利落的举动,如同定海神针。有她在,我们运城市的这174个人仿佛就有了主心骨。无论碰到任何问题,她都会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,还会以视频互动的方式,与大家一同交流分享、答疑解惑,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。
在我们背后,更有着院方和盐湖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。盐湖区医疗集团、山医大一院盐湖区分院院长吴世满,副院长冯绿竹、薛李喜,护理部主任赵红霞,还有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,每天都会打电话或发信息询问工作生活上有啥困难,竭尽全力指导帮助我们,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强大的心理支撑。我深知,此次采集核酸只是临时的一个小任务,很快就要正式入驻接管定点医院,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前方等着我们。就像那面高高飘扬的队旗——盐湖区医疗集团援沪医疗队,我们将为荣誉而战,与山西其他小队成员一起团结协作,与上海医务人员并肩作战,全力以赴共抗疫情,不胜不归。